发布时间:2020-04-05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尊称为管子。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仲在齐国国君初亡、全国陷于一片混乱的状况下,受命于危难之中,三年便使这个边陲小国民富国强,然后使其国君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执政四十余年而善终。
管仲的才华,除了表现在伦理道德上面以外,还表现在经济、哲学、政治、法学、军事、外交,教育、人才、管理等方面。管仲的思想博大精深,即有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实践经验,也有怎样治理国家的理论总结,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也被人称之为“儒道法思想的先驱”。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
在历史上如此显耀的一位人物,他发迹之前表现如何呢?
管仲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失败,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当过兵的时候临阵脱逃,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他因鲍叔牙的帮助支撑到最后。
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困窘,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由此看出,在管仲取得大成就之前,所经历的事是如此的不堪啊!
如果没有鲍叔牙的帮助和容忍,管仲能否有机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那真是只有天知道了。
而我们普通大众想取得成绩又需要什么样的经历呢?
现在的社会,人们急功近利,急于看到成绩,尤其是在企业里面,很多企业提出:企业不是学校,不是培养人的地方,招人进来就是做事的,就要马上产生效益。
于是,企业招到人后,几天时间就要求人员适应工作,产生效益。工作出现失误,不产生效益或者造成损失的,就要马上走人或被打入冷宫永不启用。
企业招人当然是要产生效益才行的,可是人不是神仙,在没有适应岗位工作之前,想工作顺利,做出成绩是很难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岗位,都有它的独特性,都有一些非通用的工作技能和技巧,这就需要公司提供一定的培训和给员工一定的适应期,才能使员工尽快的胜任岗位,产生效益。
并且企业招聘人员通常很难一下就找到薪酬要求和工作能力完全符合工作岗位的人才。人员找工作时都希望薪酬能偏高一点,企业则希望人员的能力偏高一点,这样就造成了错位,招进来的人企业方总感觉不是太满意。
那么如何让招聘进来的人员快速的适应工作,产生效益呢?
企业从招聘开始,就需要有一整套的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从企业方招聘开始,就要对招聘岗位进行全面的分析,内容包括: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岗位有哪些特殊性,以前的人员胜任这个岗位需要多久,该岗位需要什么样性格的人。这样分析以后,针对这个岗位的人员要求,岗位培训,试用期限就有了参考的依据,试用期限人员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失误问题的容忍度也有了一定的预期。
人员招聘进来后,就要进行预想设定的培训,并进行考核,看人员掌握的状况;接着就安排培训相关的工作和其应具备的通用的工作技能的工作,观察其适应能力和工作态度。这个过程一般以十天为一阶段,观察不适合的人就早下决断,周期太长影响双方时间,又浪费企业的资源,损失很大。
下一个阶段就是观察其岗位胜任能力和团队磨合能力,以二十天为限。这一阶段员工要自己主动吸收掌握一些该岗位的独特技能来完成部分工作,并且能很好的与岗位工作相接触的同事沟通、配合。工作出现失误,能接受别人指导、建议或批评,并做到同一错误不出现第三次,这样的人才就可留下,否则也要早下决断,避免时间长了想换又不舍得,不换人工作起来搞的大家很痛苦。
注意以上这些原则,在一个月内,观察清楚一个人与岗位的匹配度,就会避免错漏人才,又提高找人才的效率。